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表現為痛經、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經異常和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外引起的疾病,常見于卵巢、輸卵管和盆腔腹膜。
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經期下腹部劇烈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內側。疼痛通常在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持續(xù)整個經期,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生活。這種疼痛與異位內膜組織在月經周期中出血、刺激周圍組織有關?;颊呖勺襻t(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或萘普生片等藥物緩解疼痛。
慢性盆腔痛指持續(xù)6個月以上的非周期性盆腔疼痛,可能伴隨下腹墜脹感或腰骶部酸痛。疼痛程度與病變范圍不一定相關,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排便痛或排尿痛。這種疼痛可能與盆腔粘連、炎癥反應或神經受累有關?;颊咝枳⒁庑菹?,避免劇烈運動,必要時可進行物理治療。
性交痛多發(fā)生在深部性交時,表現為陰道深部或下腹部銳痛,可能與子宮骶韌帶或直腸陰道隔的異位病灶有關。疼痛程度從輕度不適到難以忍受不等,可能影響性生活質量?;颊邞苊庠谔弁疵黠@時強行性交,可嘗試改變體位減輕不適。
月經異常包括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周期紊亂,常見于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異位內膜組織可能干擾卵巢功能,導致激素分泌異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經間期出血或經前點滴出血。患者可遵醫(yī)囑使用炔雌醇環(huán)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藥物調節(jié)月經周期。
約30%-50%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合并不孕,可能與盆腔解剖結構改變、卵巢功能受損或免疫因素有關。異位病灶可能導致輸卵管粘連、卵子質量下降或胚胎著床障礙。對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建議盡早就醫(yī)評估,必要時考慮輔助生殖技術。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應注意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飲食上可適當增加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亞麻籽,減少紅肉攝入。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但應避免經期劇烈運動。定期婦科檢查對監(jiān)測病情變化很重要,若癥狀加重或出現新發(fā)不適,應及時就診。心理疏導也有助于緩解因慢性疼痛或生育問題帶來的壓力。
65097次瀏覽
59120次瀏覽
55750次瀏覽
61190次瀏覽
65277次播放 2019-12-30
51612次播放 2019-12-11
61109次瀏覽
57352次播放 2019-10-31
67683次播放 2019-10-31
60843次播放 2018-09-29
0次瀏覽 2025-10-22
107次瀏覽 2025-10-22
553次瀏覽 2025-10-22
140次瀏覽 2025-10-22
322次瀏覽 2025-10-22
388次瀏覽 2025-10-22
151次瀏覽 2025-10-22
0次瀏覽 2025-10-22
261次瀏覽 2025-10-22
121次瀏覽 2025-10-22
136次瀏覽 2025-10-22
99次瀏覽 2025-10-22
370次瀏覽 2024-09-25
88次瀏覽 2025-10-22
848次瀏覽 2025-10-22
109次瀏覽 2025-10-22
99次瀏覽 2025-10-22
706次瀏覽 2025-10-22
174次瀏覽 2025-03-21
961次瀏覽 2025-10-22
703次瀏覽 2025-10-22
618次瀏覽 2025-10-22
284次瀏覽
406次瀏覽
773次瀏覽
755次瀏覽
778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