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內鏡下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反流性食管炎通常由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胃酸分泌過多、食管黏膜屏障受損等因素引起。
夜間睡眠抬高床頭15-20厘米,避免餐后立即平臥。減少高脂肪、巧克力、薄荷、咖啡因等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的食物攝入。戒煙限酒,控制體重至正常范圍,避免穿緊身衣物增加腹壓。餐后2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少食多餐,每餐七分飽。
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腸溶片、雷貝拉唑鈉腸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促進黏膜修復。促胃腸動力藥多潘立酮片能增強食管蠕動,加速胃排空。黏膜保護劑鋁碳酸鎂咀嚼片可中和胃酸,形成保護膜。H2受體拮抗劑法莫替丁片適用于輕癥患者,抑酸效果較質子泵抑制劑弱。對于伴有膽汁反流者,可聯(lián)合使用熊去氧膽酸膠囊。
經口內鏡下賁門縮窄術通過射頻能量或縫合技術增強食管下括約肌張力。內鏡下抗反流黏膜切除術適用于合并巴雷特食管的病例。內鏡治療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但長期療效仍需觀察。術前需完善胃鏡檢查評估食管炎分級,排除惡性病變。術后需繼續(xù)藥物維持治療,定期復查胃鏡。
腹腔鏡胃底折疊術將胃底包繞食管下端,重建抗反流屏障。磁括約肌增強術植入磁珠環(huán)增強括約肌功能。手術適應證包括藥物治療無效、合并食管狹窄、反復吸入性肺炎等。術前需進行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和食管測壓評估。術后可能出現(xiàn)吞咽困難、腹脹等并發(fā)癥,需長期隨訪。
肝胃郁熱證可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脾胃虛弱證適用香砂六君子湯。針灸取穴以內關、足三里、中脘為主穴,配合艾灸神闕穴。中藥代茶飲如蒲公英、陳皮、麥冬等可緩解燒心癥狀。需注意辨證施治,避免苦寒藥物長期使用損傷脾胃。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情緒舒暢。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日常應選擇低脂易消化食物如山藥粥、蒸蛋羹,避免柑橘類水果、碳酸飲料等酸性食物。睡眠時保持左側臥位可減少夜間反流,避免睡前3小時進食。定期復查胃鏡監(jiān)測黏膜修復情況,出現(xiàn)吞咽疼痛、嘔血等警報癥狀需及時就醫(yī)。長期服藥者應注意監(jiān)測肝腎功能,骨質疏松高風險人群需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294次瀏覽 2025-10-21
595次瀏覽 2025-10-21
265次瀏覽 2025-10-21
446次瀏覽 2025-10-21
287次瀏覽 2025-10-21
219次瀏覽 2025-10-21
194次瀏覽 2025-10-21
395次瀏覽 2025-10-21
401次瀏覽 2024-09-25
718次瀏覽 2025-10-21
940次瀏覽 2025-10-21
310次瀏覽 2025-10-21
753次瀏覽 2025-10-21
160次瀏覽 2025-10-21
101次瀏覽 2025-10-21
448次瀏覽 2025-10-21
376次瀏覽 2025-10-21
385次瀏覽 2025-10-21
385次瀏覽 2025-10-21
2225次瀏覽 2025-10-21
334次瀏覽 2025-10-21
370次瀏覽 2024-09-25
303次瀏覽
414次瀏覽
586次瀏覽
689次瀏覽
73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