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是否需要切除需根據(jù)其類型、大小及病理性質決定,多數(shù)情況下建議切除以預防癌變風險。
腸息肉是腸黏膜表面突起的異常組織,可分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等類型。體積較小的炎性或增生性息肉若無癥狀且病理檢查顯示良性特征,可能暫時無須立即切除,但需定期進行腸鏡復查監(jiān)測變化。這類息肉通常生長緩慢且癌變概率較低,但長期存在仍可能增大或性質改變。對于直徑超過5毫米的腺瘤性息肉或存在絨毛狀結構的息肉,由于癌變風險顯著增加,臨床建議盡早通過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或黏膜下剝離術完整切除。內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且恢復快,術后并發(fā)癥較少。
少數(shù)情況下,若腸息肉已發(fā)生局部癌變但未突破黏膜下層,仍可通過內鏡手術根治性切除。當病理證實為浸潤性癌或息肉基底寬大難以完整切除時,則需考慮外科腸段切除術。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性疾病患者需更積極處理,因其息肉數(shù)量多且癌變率接近百分之百。內鏡隨訪間隔應根據(jù)病理結果調整為1-3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者需縮短至3-6個月復查。
術后應保持低渣飲食1-2周避免刺激創(chuàng)面,逐步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至每日25-30克。規(guī)律進行結腸鏡檢查隨訪,40歲以上人群即使無息肉也建議每5-10年篩查一次。戒煙限酒并控制紅肉攝入,可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降低復發(fā)風險。
123次瀏覽 2025-10-16
1190次瀏覽 2025-10-16
649次瀏覽 2025-10-16
213次瀏覽 2025-10-16
420次瀏覽 2025-10-16
157次瀏覽 2025-10-16
156次瀏覽 2025-10-16
222次瀏覽 2025-10-16
110次瀏覽 2025-10-16
485次瀏覽 2025-10-16
203次瀏覽 2025-10-16
577次瀏覽 2025-10-16
370次瀏覽 2024-09-25
800次瀏覽 2025-10-16
273次瀏覽 2025-10-16
946次瀏覽 2025-10-16
247次瀏覽 2025-10-16
391次瀏覽 2025-10-16
181次瀏覽 2025-10-16
878次瀏覽 2023-09-06
2006次瀏覽 2025-10-16
1150次瀏覽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