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內(nèi)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黏膜炎癥的疾病,主要與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胃酸分泌異常等因素有關(guān),典型癥狀包括燒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
食管下括約肌松弛或壓力降低是核心誘因,胃酸、胃蛋白酶等反流物長期刺激食管黏膜可導(dǎo)致糜爛或潰瘍。妊娠、肥胖等腹壓增高狀態(tài)會加重反流,部分患者存在食管蠕動功能障礙導(dǎo)致清除能力下降。吸煙、飲酒等不良習(xí)慣可能破壞黏膜屏障功能。
燒心是特征性表現(xiàn),多為胸骨后灼熱感,餐后或平臥時加重。反流癥狀表現(xiàn)為酸苦味液體涌向咽部,可能伴隨噯氣。部分患者出現(xiàn)胸骨后疼痛,易與心絞痛混淆。長期反流可能引發(fā)慢性咳嗽、聲音嘶啞等食管外癥狀。
胃鏡檢查是確診金標(biāo)準(zhǔn),可直接觀察食管黏膜損傷程度并進(jìn)行分級。24小時食管pH監(jiān)測能定量評估酸反流事件。食管測壓有助于判斷括約肌功能,鋇餐造影可顯示反流現(xiàn)象。癥狀問卷如GERDQ量表可用于初步篩查。
質(zhì)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腸溶片、雷貝拉唑鈉腸溶片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腸動力藥多潘立酮片可增強(qiáng)食管蠕動。黏膜保護(hù)劑鋁碳酸鎂咀嚼片能中和胃酸。H2受體阻滯劑法莫替丁片適用于輕癥患者,巴氯芬片可用于難治性病例。
抬高床頭15-20厘米可減少夜間反流。避免高脂飲食、巧克力、薄荷等降低括約肌壓力的食物。餐后2小時內(nèi)避免平臥,控制體重有助于減輕腹壓。戒煙限酒,避免穿緊身衣物。癥狀發(fā)作時可咀嚼無糖口香糖促進(jìn)唾液分泌。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需保持規(guī)律飲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建議選擇低酸水果如香蕉,適量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魚肉。睡眠時采用左側(cè)臥位可減少反流頻率。若出現(xiàn)吞咽困難、體重下降等預(yù)警癥狀應(yīng)及時復(fù)查胃鏡,長期未愈可能需考慮抗反流手術(shù)治療。
136次瀏覽 2025-10-22
0次瀏覽 2025-10-22
388次瀏覽 2025-10-22
263次瀏覽 2025-03-21
322次瀏覽 2025-10-22
109次瀏覽 2025-10-22
140次瀏覽 2025-10-22
151次瀏覽 2025-10-22
0次瀏覽 2025-10-22
88次瀏覽 2025-10-22
961次瀏覽 2025-10-22
261次瀏覽 2025-10-22
107次瀏覽 2025-10-22
121次瀏覽 2025-10-22
370次瀏覽 2024-09-25
553次瀏覽 2025-10-22
99次瀏覽 2025-10-22
848次瀏覽 2025-10-22
99次瀏覽 2025-10-22
703次瀏覽 2025-10-22
706次瀏覽 2025-10-22
618次瀏覽 2025-10-22
379次瀏覽
233次瀏覽
516次瀏覽
625次瀏覽
87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