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過敏的癥狀主要有皮膚發(fā)紅、瘙癢、腫脹、皮疹、脫屑等。皮膚過敏可能是接觸過敏原、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紫外線過敏、自身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的,建議患者及時就醫(yī)。
皮膚發(fā)紅是皮膚過敏的常見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局部或廣泛性紅斑,可能伴有灼熱感。皮膚發(fā)紅可能與接觸花粉、塵螨等過敏原有關,也可能由食用海鮮、堅果等致敏食物誘發(fā)。皮膚發(fā)紅時可遵醫(yī)囑使用爐甘石洗劑、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氯雷他定片等藥物緩解癥狀。
皮膚過敏引起的瘙癢程度輕重不一,輕者僅有輕微刺癢感,重者可影響睡眠。瘙癢可能與蚊蟲叮咬、化妝品刺激等因素有關,常伴隨抓痕、皮膚破損。瘙癢明顯時可遵醫(yī)囑使用鹽酸西替利嗪片、地奈德乳膏、復方樟腦乳膏等藥物止癢。
皮膚過敏導致的腫脹多見于眼瞼、口唇等疏松部位,表現(xiàn)為局部皮膚隆起、緊繃。腫脹可能與昆蟲毒液、染發(fā)劑等強致敏物接觸有關,嚴重時可出現(xiàn)血管性水腫。腫脹明顯時可遵醫(yī)囑使用馬來酸氯苯那敏片、糠酸莫米松乳膏、硼酸洗液濕敷。
皮膚過敏引起的皮疹形態(tài)多樣,包括丘疹、風團、水皰等,多成片出現(xiàn)。皮疹可能與金屬飾品、洗滌劑等接觸性過敏原有關,常伴有明顯瘙癢。出現(xiàn)皮疹時可遵醫(yī)囑使用依巴斯汀片、鹵米松乳膏、氧化鋅軟膏等藥物進行治療。
皮膚過敏后期可能出現(xiàn)脫屑癥狀,表現(xiàn)為皮膚干燥、鱗屑脫落。脫屑可能與長期使用刺激性護膚品有關,也可能由特應性皮炎等慢性過敏性疾病導致。脫屑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尿素軟膏、維生素E乳、他克莫司軟膏等藥物保濕修復。
皮膚過敏患者日常應避免搔抓患處,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熱水燙洗。飲食上注意忌食辛辣刺激及已知過敏食物,保持居住環(huán)境清潔通風。外出時做好防曬措施,避免接觸花粉、動物毛發(fā)等常見過敏原。若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全身反應,須立即就醫(yī)處理。
263次瀏覽 2025-03-21
92次瀏覽 2025-07-15
179次瀏覽 2025-10-07
181次瀏覽 2025-10-07
522次瀏覽 2025-10-07
604次瀏覽 2025-10-07
0次瀏覽 2025-10-07
47次瀏覽 2025-10-07
489次瀏覽 2025-10-07
1198次瀏覽 2025-10-07
296次瀏覽 2025-10-07
267次瀏覽 2025-10-07
0次瀏覽 2025-10-07
407次瀏覽 2025-10-07
168次瀏覽 2025-10-07
551次瀏覽 2025-10-07
211次瀏覽 2025-10-07
100次瀏覽 2025-10-07
6803次瀏覽 2025-10-07
761次瀏覽 2025-10-07
236次瀏覽 2025-10-07
105次瀏覽 2025-10-07
309次瀏覽
346次瀏覽
201次瀏覽
328次瀏覽
31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