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多寶寶嘔吐可能由喂養(yǎng)不當、胃腸功能紊亂、急性胃腸炎、食物過敏、腸套疊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diào)整飲食、補液治療、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建議家長密切觀察寶寶癥狀,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
進食過快、過量或食用不易消化食物可能導致嘔吐。表現(xiàn)為進食后立即嘔吐,嘔吐物為未消化食物。家長需調(diào)整喂養(yǎng)方式,少量多餐,選擇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條等。避免強迫進食,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鐘。
受涼或飲食結構突變可能引發(fā)胃腸蠕動異常。癥狀包括間歇性嘔吐伴腹脹,嘔吐物含黏液。建議腹部保暖,順時針按摩腹部,服用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調(diào)節(jié)菌群。避免生冷食物,適當補充口服補液鹽。
病毒或細菌感染常見于夏季,多伴發(fā)熱、腹瀉。嘔吐頻繁呈噴射狀,可能脫水。需化驗便常規(guī),輕癥可用蒙脫石散保護黏膜,嚴重時需靜脈補液。家長應注意餐具消毒,腹瀉期間暫停乳制品,改喂無乳糖配方奶粉。
牛奶蛋白或雞蛋等過敏原刺激胃腸黏膜。通常在進食后2小時內(nèi)嘔吐,可能伴皮疹。建議記錄飲食日記,回避可疑過敏食物,必要時做過敏原檢測。急性期可服用鹽酸西替利嗪滴劑,長期需改用深度水解奶粉。
嬰幼兒急癥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哭鬧、果醬樣便。嘔吐呈膽汁樣,腹部可觸及包塊。需緊急就醫(yī)進行空氣灌腸復位,延誤可能腸壞死。家長發(fā)現(xiàn)異常腹痛應立即就診,避免喂食或使用止吐藥掩蓋病情。
日常需注意保持寶寶口腔清潔,嘔吐后清水漱口。記錄嘔吐次數(shù)、性狀及伴隨癥狀。準備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嘔吐劇烈時暫禁食4-6小時。衣物被褥勤換洗,避免交叉感染。如出現(xiàn)精神萎靡、尿量減少、持續(xù)腹痛等危險信號,須立即急診處理。定期體檢排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接種輪狀病毒疫苗預防感染性胃腸炎。
376次瀏覽 2025-10-21
385次瀏覽 2025-10-21
448次瀏覽 2025-10-21
334次瀏覽 2025-10-21
753次瀏覽 2025-10-21
385次瀏覽 2025-10-21
595次瀏覽 2025-10-21
194次瀏覽 2025-10-21
940次瀏覽 2025-10-21
718次瀏覽 2025-10-21
263次瀏覽 2025-03-21
2225次瀏覽 2025-10-21
310次瀏覽 2025-10-21
219次瀏覽 2025-10-21
446次瀏覽 2025-10-21
287次瀏覽 2025-10-21
160次瀏覽 2025-10-21
676次瀏覽 2024-01-05
101次瀏覽 2025-10-21
395次瀏覽 2025-10-21
294次瀏覽 2025-10-21
265次瀏覽 2025-10-21
402次瀏覽
609次瀏覽
686次瀏覽
763次瀏覽
82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