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銀體溫計量體溫多少℃是發(fā)燒
用水銀體溫計測量體溫時,口腔溫度超過37.3℃、腋下溫度超過37℃或直腸溫度超過38℃通常屬于發(fā)燒。體溫升高可能與感染、炎癥反應或環(huán)境因素有關,需結合具體癥狀判斷。

口腔溫度測量時,正常范圍為36.3-37.2℃,若達到37.3-38℃為低熱,38.1-39℃為中度發(fā)熱,超過39.1℃則為高熱。測量前30分鐘應避免進食、飲熱水或劇烈運動,將體溫計置于舌下緊閉口腔3-5分鐘。腋下溫度正常值較口腔低0.3-0.5℃,測量時需擦干汗液并夾緊體溫計5-10分鐘。直腸溫度接近核心體溫,正常值較口腔高0.5℃左右,適用于嬰幼兒,測量時涂抹潤滑劑插入1-2厘米保持2-3分鐘。水銀體溫計需水平持握甩至35℃以下,使用后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口腔溫度測量時,正常范圍為36.3-37.2℃,若達到37.3-38℃為低熱,38.1-39℃為中度發(fā)熱,超過39.1℃則為高熱。測量前30分鐘應避免進食、飲熱水或劇烈運動,將體溫計置于舌下緊閉口腔3-5分鐘。腋下溫度正常值較口腔低0.3-0.5℃,測量時需擦干汗液并夾緊體溫計5-10分鐘。直腸溫度接近核心體溫,正常值較口腔高0.5℃左右,適用于嬰幼兒,測量時涂抹潤滑劑插入1-2厘米保持2-3分鐘。水銀體溫計需水平持握甩至35℃以下,使用后酒精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出現(xiàn)發(fā)熱時可采取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導致寒戰(zhàn)。補充水分選擇淡鹽水或電解質溶液,每2-4小時監(jiān)測體溫變化。若持續(xù)發(fā)熱超過3天,伴隨頭痛嘔吐、皮疹或意識模糊,或嬰幼兒體溫超過38.5℃應及時就醫(yī)。慢性病患者、孕婦及免疫低下者發(fā)熱時需更早醫(yī)療干預。注意區(qū)分生理性體溫波動與病理性發(fā)熱,女性排卵期、劇烈運動后體溫可升高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