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小腿肌肉疼可能與運動強度過大、肌肉疲勞、乳酸堆積、肌肉拉傷、脛骨骨膜炎等因素有關,可通過休息冷敷、拉伸放松、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
1、運動強度過大
突然增加跑步距離或速度會導致腓腸肌過度收縮,肌纖維出現(xiàn)微損傷引發(fā)疼痛。建議采用循序漸進訓練原則,單次跑量增幅不超過百分之十,跑步時穿戴壓縮襪有助于減少肌肉震顫。若疼痛持續(xù)超過三天,需排除應力性骨折可能。
2、肌肉疲勞
重復進行超過肌肉耐力的運動會使肌漿網鈣離子調節(jié)失衡,引發(fā)延遲性肌肉酸痛。運動后兩小時內補充含支鏈氨基酸的乳清蛋白,配合使用筋膜槍在比目魚肌處進行每分鐘2000次的高頻振動,可加速代謝廢物清除。
3、乳酸堆積
無氧代謝產生的乳酸會使肌肉pH值下降,刺激痛覺神經末梢。進行十五分鐘功率自行車主動恢復訓練,保持每分鐘60轉的踏頻,能促進乳酸通過肝糖異生途徑代謝。運動前攝入300毫克碳酸氫鈉可緩沖酸性物質。
4、肌肉拉傷
急停變向等動作可能導致腓腸肌內側頭肌腱連接處出現(xiàn)二度損傷,表現(xiàn)為局部腫脹和瘀斑。急性期應采用POLICE原則處理,可遵醫(yī)囑使用氟比洛芬凝膠貼膏或雙氯芬酸鈉緩釋片,配合體外沖擊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
5、脛骨骨膜炎
脛骨后肌群反復牽拉會導致骨膜炎癥反應,按壓脛骨中下三分之一處出現(xiàn)明顯刺痛。需要減少跑量并更換緩震型跑鞋,疼痛明顯時可使用洛索洛芬鈉貼劑,嚴重者需進行骨掃描排除疲勞性骨折。
跑步后出現(xiàn)小腿疼痛應即刻停止運動,采用RICE原則處理急性損傷。建議跑前進行十分鐘動態(tài)拉伸,重點激活踝關節(jié)背屈功能,跑后使用泡沫軸放松比目魚肌和脛骨前肌。日常補充鎂元素和維生素B1有助于維持神經肌肉功能,選擇帶有足弓支撐的專業(yè)跑鞋能有效分散沖擊力。若調整訓練方式后疼痛仍持續(xù)兩周以上,需進行肌骨超聲檢查排除筋膜室綜合征等器質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