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第二針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注射部位紅腫疼痛、低熱、乏力、食欲減退、頭痛等。這些反應通常輕微且短暫,多數在1-3天內自行緩解。

1、注射部位紅腫疼痛
接種后可能出現注射部位硬結、壓痛或輕微紅腫,與疫苗刺激局部組織有關??捎酶蓛裘砝浞缶徑?,避免抓撓或擠壓。若持續(xù)超過3天或紅腫范圍擴大,需就醫(yī)排除感染可能。
2、低熱
部分受種者可能出現37.3-38℃的低熱,屬于機體免疫應答的正?,F象。建議多飲水、適當休息,通常24小時內體溫可恢復正常。若體溫超過38.5℃或持續(xù)不退,應咨詢醫(yī)生。
3、乏力

疫苗激活免疫系統(tǒng)可能導致短暫性疲勞感,表現為四肢酸軟、嗜睡等癥狀。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劇烈運動,一般1-2日即可恢復。若伴隨嚴重肌肉酸痛需警惕過敏反應。
4、食欲減退
消化系統(tǒng)可能出現輕微功能紊亂,表現為食欲下降、輕微惡心等。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通常不影響營養(yǎng)攝入。持續(xù)嘔吐或腹瀉需考慮其他病因。
5、頭痛
疫苗引起的炎癥因子釋放可能引發(fā)輕度頭痛,可通過安靜休息緩解。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若頭痛劇烈或伴隨嘔吐、視物模糊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評估。
接種后應留觀30分鐘以監(jiān)測急性過敏反應。日常保持接種部位清潔干燥,3天內避免游泳或劇烈運動。若出現高熱不退、皮疹擴散、呼吸困難等嚴重反應,需立即就醫(yī)。多數不良反應無需特殊處理,不影響后續(xù)疫苗接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