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挫傷可通過清潔傷口、冷敷處理、外用藥物、預(yù)防感染、定期換藥等方式處理。皮膚挫傷通常由外力撞擊、摩擦等因素引起,表現(xiàn)為局部疼痛、腫脹、淤血等癥狀。
皮膚挫傷后需立即用生理鹽水或清水沖洗傷口,去除表面污物和細(xì)菌。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直接刺激傷口,可用醫(yī)用棉簽蘸取適量聚維酮碘溶液輕柔擦拭周圍皮膚。若傷口有沙礫等異物嵌入,建議就醫(yī)由專業(yè)人員處理。
挫傷后24小時內(nèi)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患處,每次15-20分鐘,間隔1-2小時重復(fù)。冷敷能收縮血管減輕腫脹,但需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面部挫傷冷敷時注意保護眼睛等敏感部位。
清潔后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進淤血吸收,或使用復(fù)方肝素鈉尿囊素凝膠緩解腫脹。疼痛明顯時可短期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膏,但破損皮膚禁用。兒童需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藥膏。
淺表挫傷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預(yù)防感染,深部挫傷需口服頭孢氨芐膠囊等抗生素。如出現(xiàn)傷口化膿、發(fā)熱等癥狀,應(yīng)及時就醫(yī)。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更需密切觀察感染跡象。
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每日更換1-2次。換藥時觀察愈合情況,若敷料粘連可用生理鹽水浸濕后輕柔揭除。淤青未消退者可配合紅外線理療促進血液循環(huán),但需避免燙傷。
皮膚挫傷恢復(fù)期間應(yīng)保持傷口干燥,避免抓撓或劇烈運動。飲食注意補充優(yōu)質(zhì)蛋白和維生素C,如雞蛋、西藍花等促進組織修復(fù)。上肢挫傷可懸吊制動,下肢挫傷建議減少負(fù)重。若3天后疼痛加劇或出現(xiàn)搏動性跳痛,需排除骨折或深部血腫可能。日?;顒又薪ㄗh穿戴防護用具預(yù)防外傷,老年人需特別注意防跌倒措施。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743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912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503次瀏覽
602次瀏覽
453次瀏覽
757次瀏覽
74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