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發(fā)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補充水分、調(diào)整環(huán)境溫度、使用退熱貼、遵醫(yī)囑用藥等方式治療。發(fā)燒通常由感染、疫苗接種、環(huán)境過熱、脫水、免疫反應(yīng)等原因引起。
用溫水擦拭寶寶額頭、頸部、腋窩等部位,水溫控制在32-34攝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時動作輕柔,每次持續(xù)10-15分鐘,間隔30分鐘重復(fù)進行。注意觀察寶寶反應(yīng),出現(xiàn)寒戰(zhàn)需立即停止。
少量多次喂食溫水、母乳或稀釋果汁,6個月以下嬰兒增加哺乳次數(shù)。可口服補液鹽預(yù)防脫水,每次5-10毫升,每日總量按體重每公斤50-100毫升計算。觀察排尿情況,4小時無排尿需就醫(yī)。
保持室溫22-24攝氏度,濕度50%-60%。穿著單層棉質(zhì)衣物,避免包裹過厚。每小時通風換氣10分鐘,避免冷風直吹。使用加濕器維持空氣濕潤,定期清潔防止細菌滋生。
選擇嬰幼兒專用退熱貼,避開眼睛和口鼻部位。每4小時更換一次,皮膚發(fā)紅或過敏立即停用??膳浜蠝厮潦迷鰪娊禍匦Ч?,但避免同時使用冰敷等強效降溫措施。
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滴劑或小兒退熱栓。記錄用藥時間和劑量,兩次用藥間隔不少于4小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禁忌藥物,用藥3天無效需復(fù)診。
家長需每2小時監(jiān)測體溫并記錄變化曲線,觀察是否出現(xiàn)皮疹、抽搐、意識模糊等危重癥狀。保持寶寶臥床休息,暫停輔食添加。準備體溫計、退熱藥和就醫(yī)物品,體溫持續(xù)超過39攝氏度或發(fā)熱超過72小時應(yīng)立即兒科急診?;謴?fù)期保持清淡飲食,逐步增加活動量,定期復(fù)查血常規(guī)。
407次瀏覽 2025-10-07
267次瀏覽 2025-10-07
761次瀏覽 2025-10-07
179次瀏覽 2025-10-07
105次瀏覽 2025-10-07
489次瀏覽 2025-10-07
181次瀏覽 2025-10-07
47次瀏覽 2025-10-07
0次瀏覽 2025-10-07
1198次瀏覽 2025-10-07
236次瀏覽 2025-10-07
604次瀏覽 2025-10-07
168次瀏覽 2025-10-07
551次瀏覽 2025-10-07
0次瀏覽 2025-10-07
522次瀏覽 2025-10-07
263次瀏覽 2025-03-21
211次瀏覽 2025-10-07
401次瀏覽 2024-09-25
296次瀏覽 2025-10-07
6803次瀏覽 2025-10-07
100次瀏覽 2025-10-07
336次瀏覽
233次瀏覽
309次瀏覽
315次瀏覽
267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