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可通過避免過敏原、口服抗組胺藥物、外用止癢藥物、免疫調(diào)節(jié)治療、中醫(yī)調(diào)理等方式治療。蕁麻疹通常由食物過敏、藥物反應、感染、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
蕁麻疹患者需遠離已知過敏原,如海鮮、堅果、花粉等。日常注意記錄飲食與環(huán)境接觸史,有助于識別誘發(fā)因素。部分患者對冷熱刺激敏感,需避免極端溫度變化。貼身衣物選擇純棉材質(zhì),減少皮膚摩擦刺激。居住環(huán)境保持通風干燥,定期清潔減少塵螨滋生。
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第二代抗組胺藥可阻斷組胺受體,緩解風團和瘙癢。這類藥物嗜睡副作用較輕,適合白天使用。嚴重病例可聯(lián)用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膠囊。慢性蕁麻疹需長期規(guī)律用藥,不可自行停藥。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有無口干、頭暈等不良反應。
爐甘石洗劑、薄荷腦軟膏、復方樟腦乳膏等可局部涂抹止癢。冷敷患處能收縮血管減輕腫脹,水溫建議20-25℃。避免抓撓皮損,防止繼發(fā)感染。合并皮膚破損時可使用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嬰幼兒使用外用藥前需測試皮膚耐受性。
頑固性蕁麻疹可考慮奧馬珠單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劑,通過抑制IgE抗體改善癥狀。環(huán)孢素軟膠囊適用于自身免疫性蕁麻疹,需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嚴重急性發(fā)作時短期使用潑尼松片,但不宜長期應用。紫外線光療對部分慢性病例有效,需專業(yè)醫(yī)師操作。
風熱型可用消風散加減,風寒型選用麻黃桂枝各半湯。針灸選取曲池、血海等穴位調(diào)節(jié)免疫。中藥熏蒸通過皮膚給藥減輕瘙癢,常用艾葉、苦參等藥材。體質(zhì)調(diào)理需辨證施治,療程通常3-6個月。治療期間忌食辛辣發(fā)物,保持情緒舒暢。
蕁麻疹患者日常應穿著寬松衣物,洗澡水溫不超過38℃。飲食宜清淡,補充維生素C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緊張。適當進行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改善體質(zhì)。記錄發(fā)作時間與誘因,復診時提供詳細病史幫助調(diào)整治療方案。
106次瀏覽 2025-10-25
205次瀏覽 2025-10-25
668次瀏覽 2025-10-25
248次瀏覽 2025-10-25
0次瀏覽 2025-10-25
743次瀏覽 2023-08-28
401次瀏覽 2024-09-25
240次瀏覽 2025-10-25
0次瀏覽 2025-10-25
389次瀏覽 2025-10-25
44次瀏覽 2025-10-25
203次瀏覽 2025-10-25
235次瀏覽 2025-10-25
99次瀏覽 2025-10-25
155次瀏覽 2025-10-25
110次瀏覽 2025-10-25
59次瀏覽 2025-10-25
80次瀏覽 2025-10-25
67次瀏覽 2025-10-25
101次瀏覽 2025-10-25
229次瀏覽 2025-10-25
48次瀏覽 2025-10-25
228次瀏覽
429次瀏覽
496次瀏覽
701次瀏覽
76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