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臍上方常見的穴位主要有中脘穴、上脘穴、建里穴、下脘穴、水分穴等。
中脘穴位于肚臍正上方約4寸處,屬于任脈穴位。該穴位常用于緩解胃腸功能紊亂、胃痛、腹脹等癥狀,可通過針灸或按摩刺激。中脘穴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適當刺激有助于改善消化吸收。
上脘穴在中脘穴上方1寸處,約肚臍上5寸位置。這個穴位對緩解呃逆、嘔吐等上消化道癥狀有一定效果。上脘穴常與中脘穴配合使用,在中醫(yī)治療胃部疾病時較為重要。
建里穴位于肚臍上3寸處,在中脘穴下方1寸。該穴位主要用于調理脾胃功能,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有輔助治療作用。建里穴刺激時力度不宜過大,以輕柔按壓為主。
下脘穴在肚臍上2寸位置,建里穴下方1寸處。這個穴位常用于治療腸鳴、腹瀉等腸道癥狀,對改善腸道蠕動功能有一定幫助。下脘穴刺激時可配合熱敷增強效果。
水分穴位于肚臍上1寸處,是任脈上的重要穴位。該穴位主要用于調節(jié)水液代謝,對水腫、小便不利等癥狀有緩解作用。水分穴刺激時需注意避開進食前后時段。
這些穴位在中醫(yī)臨床和保健中應用廣泛,但具體使用需由專業(yè)中醫(yī)師根據(jù)個體情況指導。日常保健時可輕柔按壓這些穴位,每次持續(xù)數(shù)秒,重復多次。注意保持手法輕柔,避免用力過度。如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及時就醫(yī),不建議自行進行針灸等專業(yè)操作。
0次瀏覽 2025-10-17
54次瀏覽 2025-10-17
145次瀏覽 2025-10-17
150次瀏覽 2025-10-17
65次瀏覽 2025-10-17
101次瀏覽 2025-10-17
71次瀏覽 2025-10-17
89次瀏覽 2025-10-17
0次瀏覽 2025-10-17
164次瀏覽 2025-10-17
130次瀏覽 2025-10-17
177次瀏覽 2025-10-17
96次瀏覽 2025-10-17
187次瀏覽 2025-07-15
75次瀏覽 2025-10-17
277次瀏覽 2025-10-17
86次瀏覽 2025-10-17
97次瀏覽 2025-10-17
370次瀏覽 2024-09-25
113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250次瀏覽
280次瀏覽
195次瀏覽
652次瀏覽
258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