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個月寶寶不吃飯可通過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營造用餐環(huán)境、補充微量元素、排查疾病因素、適當運動等方式改善。不吃飯可能與挑食、胃腸功能紊亂、缺鋅、口腔問題、心理抗拒等因素有關(guān)。
減少零食攝入,避免影響正餐食欲。食物制作需多樣化,可將蔬菜切碎混入粥或面條,肉類做成肉末或肉松。適當增加南瓜、紅薯等天然甜味食材,提升寶寶接受度。每餐分量宜少而精,避免強迫進食。
固定用餐時間和地點,使用寶寶專用餐椅。家長需避免追喂、哄喂或邊玩邊吃,減少電視、玩具等干擾??膳c寶寶共同進食,通過模仿行為引導(dǎo)自主進食興趣。餐前1小時不提供任何食物。
缺鋅可能導(dǎo)致味覺減退,可遵醫(yī)囑使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溶液。貧血時需補充富馬酸亞鐵顆粒,但須經(jīng)醫(yī)生診斷后使用。日常可添加含鋅食物如牡蠣粉、豬肝泥,或富含鐵的蛋黃、菠菜。
鵝口瘡會引起進食疼痛,需使用制霉菌素甘油涂抹。胃腸炎可能伴隨腹瀉,可遵醫(yī)囑服用蒙脫石散。中耳炎或咽喉腫痛時,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抗感染。長期拒食應(yīng)檢查是否存在食物過敏。
每日保證1-2小時戶外活動,如爬行、扶走等消耗體能。餐前半小時可進行輕度游戲促進胃腸蠕動。避免劇烈運動后立即進食。家長需注意觀察寶寶饑餓信號,避免過度疲勞時強迫喂養(yǎng)。
家長需記錄寶寶3天飲食日記,包括進食時間、種類、反應(yīng)等細節(jié)。若伴隨體重下降、精神萎靡或持續(xù)1周以上拒食,應(yīng)及時就醫(yī)排查幽門狹窄、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疾病。日??蓢L試手指食物培養(yǎng)自主進食能力,避免在餐桌上批評或施壓,保持耐心引導(dǎo)。
63次瀏覽 2025-10-27
110次瀏覽 2025-10-27
119次瀏覽 2025-10-27
75次瀏覽 2025-10-27
123次瀏覽 2025-10-27
102次瀏覽 2025-10-27
51次瀏覽 2025-10-27
59次瀏覽 2025-10-27
155次瀏覽 2025-10-27
92次瀏覽 2025-07-15
85次瀏覽 2025-10-27
146次瀏覽 2025-10-27
75次瀏覽 2025-10-27
82次瀏覽 2025-10-27
401次瀏覽 2024-09-25
117次瀏覽 2025-10-27
129次瀏覽 2025-10-27
54次瀏覽 2025-10-27
77次瀏覽 2025-10-27
79次瀏覽 2025-10-27
29次瀏覽 2025-10-27
153次瀏覽 2025-10-27
303次瀏覽
612次瀏覽
561次瀏覽
768次瀏覽
54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