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富含優(yōu)質(zhì)蛋白、B族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具有增強肌肉、促進代謝、改善貧血等功效,是均衡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瘦肉中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每100克約含20克蛋白質(zhì),包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生物利用度高。其蛋白質(zhì)結(jié)構(gòu)與人體需求接近,有助于肌肉合成修復,適合健身人群、術后恢復者及生長發(fā)育期兒童。常見豬里脊、雞胸肉等瘦肉蛋白消化吸收率可達90%以上。
瘦肉是維生素B1、B2、B6和B12的重要來源。維生素B12僅存在于動物性食品中,每100克牛肉約含2微克,可預防巨幼細胞貧血并維持神經(jīng)系統(tǒng)健康。維生素B6參與血紅蛋白合成,豬肉中含量尤為突出,對改善疲勞有積極作用。
瘦肉中的鐵以血紅素鐵形式存在,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每100克瘦牛肉含鐵3毫克左右,配合維生素C攝入可進一步提升吸收率,能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建議孕婦、經(jīng)期女性適量增加瘦牛肉攝入。
瘦羊肉和牛肉富含鋅元素,每100克含鋅4-5毫克,能滿足成人每日需求的40%。鋅參與味覺形成、免疫功能調(diào)節(jié)及傷口愈合,缺鋅可能導致食欲減退、免疫力下降。生長發(fā)育期青少年適量食用瘦羊肉有助于維持正常鋅水平。
合格瘦肉脂肪含量通常低于10%,雞胸肉僅含1-2%脂肪,且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相比肥肉,瘦肉的膽固醇含量更低,適量攝入不會顯著增加心血管負擔。采用蒸煮、快炒等低溫烹飪方式可最大限度保留營養(yǎng)。
建議每日瘦肉攝入量控制在100-150克,優(yōu)先選擇禽類瘦肉和里脊部位,避免油炸或炭烤等高溫烹飪方式。搭配深色蔬菜共同食用可提高鐵吸收率,腎功能異常者需控制總量。購買時選擇色澤鮮亮、彈性好的新鮮瘦肉,冷凍保存不超過3個月。特殊人群如痛風患者應遵醫(yī)囑調(diào)整攝入量。
86次瀏覽 2025-10-17
113次瀏覽 2025-10-17
65次瀏覽 2025-10-17
0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277次瀏覽 2025-10-17
177次瀏覽 2025-10-17
164次瀏覽 2025-10-17
99次瀏覽 2025-10-17
145次瀏覽 2025-10-17
150次瀏覽 2025-10-17
71次瀏覽 2025-10-17
96次瀏覽 2025-10-17
89次瀏覽 2025-10-17
101次瀏覽 2025-10-17
75次瀏覽 2025-10-17
743次瀏覽 2023-08-28
54次瀏覽 2025-10-17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17
130次瀏覽 2025-10-17
97次瀏覽 2025-10-17
235次瀏覽
503次瀏覽
391次瀏覽
279次瀏覽
32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