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23人閱讀
肛門疼痛可能由肛裂、痔瘡、肛周膿腫、肛竇炎等疾病引起,早期表現為排便時刺痛,進展期可能出現持續(xù)鈍痛或腫脹感,終末期可能伴隨發(fā)熱或膿液滲出。
1. 肛裂干硬糞便劃傷肛管皮膚導致,表現為排便時刀割樣疼痛,可伴少量鮮血。建議使用硝酸甘油軟膏、利多卡因乳膏等外用藥物緩解痙攣,配合高膳食纖維飲食。
2. 痔瘡靜脈曲張團塊脫垂引發(fā)脹痛,內痔多表現為無痛便血,外痔可觸及柔軟腫物。可使用地奧司明片、痔瘡栓等藥物改善循環(huán),嚴重者需行硬化劑注射治療。
3. 肛周膿腫肛腺感染導致局部化膿,疼痛呈搏動性伴皮膚紅腫發(fā)熱。需口服頭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形成膿腫后需切開引流,避免發(fā)展為肛瘺。
4. 肛竇炎肛竇部位細菌感染引發(fā)隱痛,排便后加重伴肛門墜脹感。可采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療,配合溫水坐浴促進炎癥消退。
日常保持肛門清潔干燥,避免久坐久蹲,每日溫水坐浴可緩解不適,持續(xù)疼痛或伴隨發(fā)熱需及時就醫(yī)。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