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的原因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脫肛可能由長期便秘、分娩損傷、盆底肌松弛、慢性咳嗽、直腸腫瘤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手法復位、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手術固定、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治療。
排便時過度用力會增加腹壓,導致直腸黏膜或全層脫出肛門外。改善便秘需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火龍果、芹菜等,每日飲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嚴重者需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滲透性瀉藥。
經(jīng)陰道分娩可能造成盆底肌肉及韌帶撕裂,導致直腸支撐力下降。產后應盡早進行凱格爾運動鍛煉盆底肌,每日3組每組15次收縮,配合生物反饋治療。重度會陰撕裂需行括約肌修補術。
年齡增長或長期腹壓增高會導致盆底肌群張力減退,表現(xiàn)為排便后直腸脫出。電刺激治療可增強肌肉收縮力,每周2-3次連續(xù)6周。提肛運動需持續(xù)收縮肛門3秒后放松,每日練習100次。
長期咳嗽使腹腔壓力持續(xù)升高,可能伴隨直腸全層脫垂。需控制原發(fā)病如慢性支氣管炎,使用鹽酸氨溴索化痰,布地奈德霧化吸入??人詴r用手托住肛門可減輕脫垂程度。
腫瘤占位效應可能導致直腸黏膜下移,常伴隨便血、里急后重感。腸鏡檢查明確診斷后,直徑小于3厘米的良性腫瘤可行經(jīng)肛門微創(chuàng)切除,惡性腫瘤需根據(jù)分期選擇根治性手術。
日常需避免久蹲久坐,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便后溫水坐浴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加山藥、芡實等健脾食材攝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術后3個月內禁止提重物,堅持提肛運動可降低復發(fā)風險。出現(xiàn)肛門墜脹、出血或復位困難時應及時就醫(yī)。
脫肛不治會自己好嗎
患上脫肛該如何治好
脫肛自己能恢復嗎
產后脫肛和痔瘡有什么區(qū)別
肛門容易脫肛怎么回事
拉大便脫肛門怎么辦
脫肛的癥狀和治療方法有哪些
肛門鼓一圈是脫肛嗎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