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與蕁麻疹是兩種常見的皮膚疾病,主要區(qū)別在于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病程。濕疹通常表現(xiàn)為慢性、對稱性皮膚炎癥,伴有干燥、脫屑和瘙癢;蕁麻疹則以突發(fā)性風團、血管性水腫和劇烈瘙癢為特征,多為急性發(fā)作。兩者在發(fā)病機制、治療方式及日常護理上均有明顯差異。
濕疹多與遺傳性過敏體質、皮膚屏障功能障礙有關,常見誘因包括接觸刺激性物質、干燥環(huán)境或精神壓力。蕁麻疹主要由肥大細胞釋放組胺引發(fā),常見誘因為食物過敏、藥物反應或物理刺激如冷熱變化。部分慢性蕁麻疹可能與自身免疫異常相關。
濕疹皮損呈多形性,可見紅斑、丘疹、滲出及苔蘚樣變,好發(fā)于肘窩、腘窩等屈側部位。蕁麻疹表現(xiàn)為大小不等的風團,中央蒼白周圍紅暈,皮損24小時內可自行消退但反復發(fā)作,嚴重時伴口唇或眼瞼血管性水腫。
濕疹多為慢性過程,癥狀持續(xù)超過6周且易復發(fā),部分患者伴隨哮喘等特應性疾病。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者病程短于6周,慢性者癥狀反復發(fā)作超過6周,但單個風團通常在24小時內消退。
濕疹診斷主要依據(jù)典型皮損形態(tài)和病史,必要時行斑貼試驗查找接觸性過敏原。蕁麻疹需通過病史排查誘因,急性期可檢測血清IgE,慢性患者可能需要開展自體血清皮膚試驗或甲狀腺功能篩查。
濕疹治療以保濕修復屏障為主,中重度患者需外用糖皮質激素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或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蕁麻疹首選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片,頑固性病例可聯(lián)用奧馬珠單抗注射液。兩者均需避免已知誘發(fā)因素。
濕疹患者日常應使用無刺激沐浴露,沐浴后立即涂抹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避免搔抓導致繼發(fā)感染。蕁麻疹患者需記錄發(fā)作前飲食或活動情況以識別誘因,急性發(fā)作時可冷敷緩解瘙癢。若出現(xiàn)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全身過敏反應,須立即就醫(yī)處理。建議兩類患者均保持規(guī)律作息,控制焦慮情緒,必要時在皮膚科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長期管理。
195次瀏覽 2025-10-10
84次瀏覽 2025-10-10
297次瀏覽 2025-10-10
295次瀏覽 2025-10-10
163次瀏覽 2025-10-10
209次瀏覽 2025-10-10
304次瀏覽 2025-10-10
336次瀏覽 2025-10-10
183次瀏覽 2025-10-10
454次瀏覽 2025-10-10
197次瀏覽 2025-10-10
553次瀏覽 2025-10-10
132次瀏覽 2025-10-10
172次瀏覽 2025-10-10
112次瀏覽 2025-10-10
127次瀏覽 2025-10-10
878次瀏覽 2023-09-06
458次瀏覽 2025-10-10
216次瀏覽 2025-10-10
370次瀏覽 2025-10-10
335次瀏覽 2025-10-10
187次瀏覽 2025-07-15
512次瀏覽
336次瀏覽
394次瀏覽
318次瀏覽
18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