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一種心律失常的表現,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危及生命。房顫的治療主要從節(jié)律控制、心室率控制以及抗凝這幾個方面入手,通過藥物與手術來達到控制心律的目的,并積極預防因房顫引起的血栓。
房顫是比較常見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它的發(fā)病率與年齡有關,年齡越大的人,出現房顫的幾率越高。房顫發(fā)作時,患者會出現心慌、氣短、胸悶等癥狀,長期的房顫甚至可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房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房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節(jié)律控制:即盡量將患者的心房、心室的節(jié)律轉復為竇性心律?;颊呖蛇x擇通過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將房顫的節(jié)律轉復為竇性心律,但它的成功率不高,并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除此之外,患者還可以選擇手術復律方法,它的創(chuàng)傷比較小,復律的成功率較高,但手術難免會有一定的風險,且價格較為昂貴。另外,還可以采取電擊除顫的方法。
2、心室率控制:對于復律失敗的人群,可以使用藥物來控制心室率,一般應將心室率控制在80次/分左右。
3、抗凝:許多房顫病人都需要進行抗凝處理,可以通過藥物來抗凝,比如華法林等等。抗凝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因房顫引起的血栓。
二、房顫的發(fā)病因素
1、外部因素:許多外部因素都會導致房顫的發(fā)作,比如劇烈運動,精神上受到刺激,長期大量飲酒,過量喝咖啡等等。這類由于外部因素的刺激引起的房顫只要遠離發(fā)病因素,房顫的癥狀就會得以緩解,甚至會慢慢消失。
2、疾病因素:在此之前,房顫出現的因素大多與心臟瓣膜疾病有關,比如風心病二尖瓣狹窄在過去是最為常見的引發(fā)房顫的原因之一。不過現代社會,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風心病已經比較少見了,而根據臨床數據統(tǒng)計的結果來看,目前引起房顫最常見的疾病是高血壓。
在我國,高血壓患者的人群十分龐大,這與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改變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長期處于血壓過高的狀態(tài)下,會導致心房擴大,從而引起房顫。除此之外,心肌疾病、冠心病、甲亢等都有可能導致房顫的出現,因此需要隨時注意自身情況。
134次瀏覽 2025-10-19
361次瀏覽 2025-10-19
0次瀏覽 2025-10-19
0次瀏覽 2025-10-19
172次瀏覽 2025-10-19
0次瀏覽 2025-10-19
0次瀏覽 2025-10-19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10-19
246次瀏覽 2025-10-19
401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19
126次瀏覽 2025-10-19
331次瀏覽 2025-10-19
1080次瀏覽 2025-10-19
111次瀏覽 2025-10-19
111次瀏覽 2025-10-19
0次瀏覽 2025-10-19
0次瀏覽 2025-10-19
119次瀏覽 2025-10-19
254次瀏覽 2025-10-19
339次瀏覽 202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