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可通過痰涂片檢查、結核菌素試驗、胸部X線檢查、分子生物學檢測、病理學檢查等方式確診。肺結核通常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可能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低熱、盜汗、乏力等癥狀。
痰涂片檢查是診斷肺結核的常用方法,通過顯微鏡觀察痰液中是否存在抗酸桿菌。該方法操作簡便、成本較低,但靈敏度相對有限,可能需要重復進行以提高檢出率。對于疑似肺結核患者,通常需要連續(xù)采集3天晨痰送檢。痰涂片陽性結果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可初步診斷肺結核,但陰性結果不能完全排除結核感染。
結核菌素試驗通過皮內(nèi)注射純蛋白衍生物觀察皮膚反應,判斷機體是否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注射后48-72小時測量硬結直徑,陽性反應提示既往或現(xiàn)癥感染。該試驗對兒童結核病診斷價值較高,但卡介苗接種、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可能導致假陽性。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胸部X線檢查可發(fā)現(xiàn)肺結核特征性影像學改變,如上肺野浸潤影、空洞形成、纖維鈣化灶等。典型表現(xiàn)結合臨床癥狀可支持診斷,但需注意與肺炎、肺癌等疾病鑒別。對于痰涂片陰性但高度懷疑肺結核的患者,胸部CT能更清晰顯示微小病灶和早期病變,提高診斷準確性。
分子生物學檢測如GeneXpert MTB/RIF可快速檢測痰標本中的結核分枝桿菌DNA及利福平耐藥基因,2小時內(nèi)即可獲得結果。該方法靈敏度顯著高于痰涂片,對肺外結核和兒童結核診斷具有優(yōu)勢。Xpert Ultra版本進一步提高了對低菌量標本的檢出率,成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結核病重要診斷工具。
病理學檢查通過支氣管鏡活檢、淋巴結穿刺或手術切除獲取病變組織,顯微鏡下觀察典型結核結節(jié)和干酪樣壞死可確診。對于痰檢陰性且影像學不典型的疑難病例,病理檢查是確診的重要手段。組織標本還可進行抗酸染色、培養(yǎng)和分子檢測,提高診斷率并指導藥物敏感性測試。
確診肺結核需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xiàn)和實驗室檢查綜合判斷?;颊邞瓿扇桃?guī)范抗結核治療,常用藥物包括異煙肼片、利福平膠囊、吡嗪酰胺片、乙胺丁醇片和鏈霉素注射液等。治療期間須定期復查肝腎功能,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密切接觸者應進行結核篩查,保持居室通風,加強營養(yǎng)攝入,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增強免疫力。出現(xiàn)咳嗽咳痰超過2周應及時就醫(yī)排查結核病。
123次瀏覽 2025-10-27
117次瀏覽 2025-10-27
129次瀏覽 2025-10-27
63次瀏覽 2025-10-27
51次瀏覽 2025-10-27
146次瀏覽 2025-10-27
54次瀏覽 2025-10-27
370次瀏覽 2024-09-25
59次瀏覽 2025-10-27
75次瀏覽 2025-10-27
79次瀏覽 2025-10-27
153次瀏覽 2025-10-27
119次瀏覽 2025-10-27
82次瀏覽 2025-10-27
29次瀏覽 2025-10-27
110次瀏覽 2025-10-27
102次瀏覽 2025-10-27
155次瀏覽 2025-10-27
401次瀏覽 2024-09-25
75次瀏覽 2025-10-27
77次瀏覽 2025-10-27
85次瀏覽 2025-10-27
657次瀏覽
323次瀏覽
655次瀏覽
723次瀏覽
74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