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患者可通過觀察皮膚損傷程度、疼痛感及伴隨癥狀進行初步自我診斷。燙傷通常分為一度、淺二度、深二度和三度,主要表現(xiàn)為紅腫、水皰、皮膚蒼白或焦痂等。
一度燙傷僅損傷表皮層,皮膚發(fā)紅、干燥,伴有輕微疼痛和灼熱感,無水皰形成。常見于短暫接觸熱水或蒸汽后,通常3-5天可自行愈合。此時可用流動冷水沖洗傷處10-15分鐘,避免使用冰敷或涂抹牙膏等偏方。
淺二度燙傷傷及真皮淺層,皮膚出現(xiàn)明顯紅腫和水皰,水皰壁較薄、基底呈粉紅色,觸痛明顯。多由熱液潑濺或短暫接觸高溫物體導致,愈合需10-14天。需保持水皰完整,用無菌敷料覆蓋,若水皰破裂需預防感染。
深二度燙傷損傷真皮深層,水皰壁厚、基底蒼白或紅白相間,痛覺減退但仍有壓痛。常見于長時間接觸熱源,愈合需3-8周且易留瘢痕。此類燙傷需就醫(yī)處理,避免自行挑破水皰或涂抹藥膏。
三度燙傷累及全層皮膚及皮下組織,創(chuàng)面呈蠟白、焦黃或炭黑色,質(zhì)地皮革樣,無疼痛感。多由火焰、電擊或化學灼傷引起,必須立即送醫(yī)。不可用水沖洗或自行處理,應用清潔敷料覆蓋保護創(chuàng)面。
若燙傷后出現(xiàn)發(fā)熱、寒戰(zhàn)、傷口滲液渾濁、紅腫擴散等感染征象,或燙傷面積超過手掌大小、位于面部/關(guān)節(jié)/會陰等特殊部位,均提示需緊急醫(yī)療干預。兒童、孕婦及糖尿病患者燙傷后無論程度均建議就醫(yī)評估。
燙傷后應立即遠離熱源,用15-25℃流動冷水沖洗15-20分鐘,避免使用冰塊或油性物質(zhì)。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穿著寬松衣物減少摩擦?;謴推趹黾觾?yōu)質(zhì)蛋白攝入如雞蛋、魚肉,補充維生素C促進愈合。避免飲酒及辛辣食物,定期觀察傷口變化,出現(xiàn)異常及時就診。嚴重燙傷患者需預防休克、感染等并發(fā)癥,嚴格遵循醫(yī)囑進行康復治療。
401次瀏覽 2024-09-25
125次瀏覽 2025-10-24
425次瀏覽 2025-10-24
149次瀏覽 2025-10-24
87次瀏覽 2025-10-24
57次瀏覽 2025-10-24
84次瀏覽 2025-10-24
122次瀏覽 2025-10-24
469次瀏覽 2025-10-24
150次瀏覽 2025-10-24
125次瀏覽 2025-10-24
96次瀏覽 2025-10-24
95次瀏覽 2025-10-24
163次瀏覽 2025-10-24
97次瀏覽 2025-10-24
571次瀏覽 2025-10-24
77次瀏覽 2025-10-24
370次瀏覽 2024-09-25
153次瀏覽 2025-10-24
412次瀏覽 2025-10-24
105次瀏覽 2025-10-24
50次瀏覽 2025-10-24
292次瀏覽
827次瀏覽
687次瀏覽
771次瀏覽
73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