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分腳部濕疹與腳氣病需根據皮損特征、病因及伴隨癥狀綜合判斷。濕疹多表現為對稱性紅斑、丘疹伴滲出傾向,腳氣病則為單側趾間浸漬糜爛或鱗屑角化,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
濕疹常見于足背或足弓,皮損呈多形性,急性期可見密集粟粒大小丘疹、水皰,基底潮紅伴明顯滲出;慢性期皮膚增厚、苔蘚樣變。腳氣病好發(fā)于第三四趾縫,初期為針尖大小水皰,干燥后形成領圈狀脫屑,或表現為趾間浸漬發(fā)白、糜爛滲液,邊緣可見衛(wèi)星灶。
濕疹屬于變態(tài)反應性炎癥,可能與接觸過敏原、遺傳過敏體質或精神因素相關。腳氣病由皮膚癬菌感染導致,紅色毛癬菌占多數,通過共用拖鞋、浴具等途徑傳播,濕熱環(huán)境易誘發(fā)。
濕疹瘙癢呈持續(xù)性,夜間加重,搔抓后可能出現糜爛。腳氣病瘙癢在活動后或遇熱時明顯,真菌代謝產物刺激神經末梢引發(fā)刺癢感,搔抓后易擴散至鄰近皮膚。
濕疹可能合并其他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部分患者血清IgE升高。腳氣病常伴特殊臭味,繼發(fā)細菌感染時出現膿皰、淋巴管炎,糖尿病患者可能發(fā)展為潰瘍。
濕疹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必要時行斑貼試驗。腳氣病需刮取皮屑進行氫氧化鉀鏡檢,可見分支分隔菌絲,真菌培養(yǎng)可鑒定菌種,伍德燈檢查有助于鑒別。
日常護理需保持足部干燥清潔,濕疹患者避免接觸洗滌劑等刺激物,選擇純棉透氣襪;腳氣病患者應單獨使用毛巾拖鞋,定期煮沸消毒。兩者均需避免搔抓,濕疹可外用氧化鋅軟膏保護皮損,腳氣病遵醫(yī)囑使用聯苯芐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若癥狀持續(xù)或加重,建議至皮膚科進行專業(yè)評估與治療。
181次瀏覽 2025-10-16
156次瀏覽 2025-10-16
213次瀏覽 2025-10-16
485次瀏覽 2025-10-16
1150次瀏覽 2025-10-16
273次瀏覽 2025-10-16
946次瀏覽 2025-10-16
2006次瀏覽 2025-10-16
247次瀏覽 2025-10-16
420次瀏覽 2025-10-16
800次瀏覽 2025-10-16
110次瀏覽 2025-10-16
391次瀏覽 2025-10-16
123次瀏覽 2025-10-16
222次瀏覽 2025-10-16
157次瀏覽 2025-10-16
174次瀏覽 2025-03-21
577次瀏覽 2025-10-16
203次瀏覽 2025-10-16
1190次瀏覽 2025-10-16
878次瀏覽 2023-09-06
649次瀏覽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