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陰道炎主要表現(xiàn)為外陰瘙癢、豆腐渣樣白帶、外陰灼痛、性交痛及排尿痛等癥狀。霉菌性陰道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能因免疫力下降、濫用抗生素、妊娠或糖尿病等因素誘發(fā)。
外陰瘙癢是霉菌性陰道炎最典型的癥狀,表現(xiàn)為持續(xù)或陣發(fā)性的劇烈瘙癢,夜間可能加重。瘙癢部位多集中在大小陰唇及陰道口周圍,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生活。患者需避免抓撓,可遵醫(yī)囑使用克霉唑陰道片或硝酸咪康唑栓,同時選擇棉質(zhì)透氣內(nèi)褲減少刺激。
患者常出現(xiàn)白色稠厚、凝乳狀或豆腐渣樣的異常白帶,無明顯腥臭味,可能附著在陰道壁上。這種白帶由真菌菌絲和脫落上皮細胞混合形成,需與細菌性陰道病區(qū)分。治療時可使用制霉菌素陰道栓或氟康唑膠囊,同時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外陰黏膜因炎癥刺激可能出現(xiàn)紅腫、灼熱感,尤其在排尿或摩擦?xí)r疼痛加劇。部分患者會伴隨外陰皮膚皸裂或淺表潰瘍。建議使用碳酸氫鈉溶液坐浴緩解癥狀,并配合布康唑陰道乳膏局部抗真菌治療。
陰道黏膜充血水腫可能導(dǎo)致性交時疼痛,甚至少量出血。急性期應(yīng)避免性生活,防止交叉感染或癥狀加重。治療后需復(fù)查白帶常規(guī)確認療效,必要時配偶需同步口服伊曲康唑膠囊預(yù)防復(fù)發(fā)。
炎癥波及尿道口時可能出現(xiàn)排尿刺痛,但尿常規(guī)檢查通常無異常。需與尿路感染鑒別,避免誤用抗生素。日常應(yīng)增加飲水量稀釋尿液,排尿后從前向后擦拭,減少尿道口刺激。
霉菌性陰道炎患者需注意避免長期使用護墊,每日更換純棉內(nèi)褲并用沸水燙洗。飲食上減少高糖食物攝入,適量補充含乳酸菌的酸奶。治療期間禁止盆浴或游泳,癥狀消失后仍需按療程用藥防止復(fù)發(fā)。若一年內(nèi)發(fā)作超過4次,需排查糖尿病或免疫缺陷等潛在病因。
448次瀏覽 2025-10-21
187次瀏覽 2025-07-15
219次瀏覽 2025-10-21
194次瀏覽 2025-10-21
385次瀏覽 2025-10-21
294次瀏覽 2025-10-21
376次瀏覽 2025-10-21
595次瀏覽 2025-10-21
940次瀏覽 2025-10-21
334次瀏覽 2025-10-21
160次瀏覽 2025-10-21
101次瀏覽 2025-10-21
265次瀏覽 2025-10-21
753次瀏覽 2025-10-21
676次瀏覽 2024-01-05
2225次瀏覽 2025-10-21
385次瀏覽 2025-10-21
310次瀏覽 2025-10-21
287次瀏覽 2025-10-21
395次瀏覽 2025-10-21
718次瀏覽 2025-10-21
446次瀏覽 2025-10-21
370次瀏覽
174次瀏覽
410次瀏覽
527次瀏覽
60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