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可通過調整飲食、改變生活習慣、藥物治療、中醫(yī)調理、手術治療等方式調理。反流性食管炎通常由胃酸反流、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肥胖、妊娠、食管裂孔疝等原因引起。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酒精等容易誘發(fā)胃酸分泌的食物。建議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條、蒸蛋等。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餐后保持直立位1-2小時。
睡眠時抬高床頭15-20厘米,避免餐后立即平臥。控制體重,避免穿緊身衣物增加腹壓。戒煙限酒,減少對食管黏膜的刺激。避免過度彎腰、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可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腸溶膠囊、蘭索拉唑腸溶片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片改善食管蠕動功能;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混懸凝膠保護食管黏膜。藥物治療需遵醫(yī)囑規(guī)范用藥。
中醫(yī)認為反流性食管炎多屬肝胃不和證,可采用疏肝和胃的中藥調理,如柴胡疏肝散加減。針灸治療可選擇足三里、內關、中脘等穴位。艾灸神闕穴也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合并嚴重并發(fā)癥或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可考慮腹腔鏡下胃底折疊術等抗反流手術。手術需由專業(yè)醫(yī)生評估后決定,術后仍需注意飲食調理。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適當進行散步、瑜伽等溫和運動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定期復查胃鏡監(jiān)測病情變化,如出現吞咽困難、體重下降等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長期反流可能引發(fā)食管狹窄、Barrett食管等并發(fā)癥,需引起重視。
148次瀏覽 2025-10-26
985次瀏覽 2025-10-26
81次瀏覽 2025-10-26
370次瀏覽 2024-09-25
655次瀏覽 2025-10-26
57次瀏覽 2025-10-26
464次瀏覽 2025-10-26
77次瀏覽 2025-10-26
430次瀏覽 2025-10-26
287次瀏覽 2025-10-26
1106次瀏覽 2025-10-26
94次瀏覽 2025-10-26
393次瀏覽 2025-10-26
743次瀏覽 2023-08-28
72次瀏覽 2025-10-26
496次瀏覽 2025-10-26
145次瀏覽 2025-10-26
117次瀏覽 2025-10-26
521次瀏覽 2025-10-26
0次瀏覽 2025-10-26
461次瀏覽 2025-10-26
187次瀏覽 2025-10-26
485次瀏覽
714次瀏覽
765次瀏覽
759次瀏覽
77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