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血常規(guī)判斷缺鐵性貧血需重點關注血紅蛋白、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血紅蛋白含量等指標。缺鐵性貧血的血常規(guī)表現(xiàn)主要有血紅蛋白降低、紅細胞體積減小、血紅蛋白含量減少、紅細胞分布寬度升高、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正?;蜉p度減少。
血紅蛋白是判斷貧血的主要指標,成年男性低于120克每升,成年女性低于110克每升可診斷為貧血。缺鐵性貧血時血紅蛋白下降程度與缺鐵嚴重程度相關,通常呈現(xiàn)輕中度降低。長期嚴重缺鐵可能導致血紅蛋白低于60克每升。
平均紅細胞體積是反映紅細胞大小的指標,缺鐵性貧血時通常低于80飛升。由于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鐵會導致紅細胞體積變小,形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這種改變在缺鐵早期即可出現(xiàn)。
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反映單個紅細胞內(nèi)血紅蛋白量,缺鐵性貧血時多低于27皮克。隨著缺鐵程度加重,血紅蛋白含量會進一步降低。該指標與平均紅細胞體積共同構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特征性表現(xiàn)。
紅細胞分布寬度反映紅細胞大小不均一性,缺鐵性貧血時常超過15%。由于缺鐵導致紅細胞生成異常,新生紅細胞體積大小不一,使紅細胞分布寬度值升高。該指標對缺鐵性貧血的早期診斷有一定提示作用。
網(wǎng)織紅細胞是未成熟紅細胞,缺鐵性貧血時計數(shù)通常正?;蜉p度減少。若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明顯增高,需考慮是否存在出血或治療反應。該指標有助于評估骨髓造血功能和貧血的病因鑒別。
發(fā)現(xiàn)血常規(guī)異常提示缺鐵性貧血時,建議及時就醫(yī)完善鐵代謝檢查,包括血清鐵、鐵蛋白、總鐵結合力等指標。日常生活中可適當增加紅肉、動物肝臟、深色蔬菜等富含鐵的食物攝入,避免濃茶、咖啡等影響鐵吸收的飲品,烹飪時使用鐵鍋也有助于增加膳食鐵攝入。嚴重缺鐵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并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評估治療效果。
189次瀏覽 2025-10-20
65次瀏覽 2025-10-20
171次瀏覽 2025-10-20
201次瀏覽 2025-10-20
152次瀏覽 2025-10-20
206次瀏覽 2025-10-20
878次瀏覽 2023-09-06
114次瀏覽 2025-10-20
401次瀏覽 2024-09-25
177次瀏覽 2025-10-20
170次瀏覽 2025-10-20
126次瀏覽 2025-10-20
100次瀏覽 2025-10-20
373次瀏覽 2025-10-20
261次瀏覽 2025-10-20
167次瀏覽 2025-10-20
140次瀏覽 2025-10-20
76次瀏覽 2025-10-20
82次瀏覽 2025-10-20
231次瀏覽 2025-10-20
108次瀏覽 2025-10-20
96次瀏覽 2025-10-20
244次瀏覽
664次瀏覽
788次瀏覽
789次瀏覽
86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