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齒通常由遺傳因素、不良口腔習慣、乳牙滯留、頜骨發(fā)育異常、外傷等因素引起。兜齒主要表現為上前牙位于下前牙后方,可能影響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觀,可通過正畸治療或手術矯正。
兜齒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父母一方或雙方存在下頜前突或上頜發(fā)育不足時,子女出現兜齒的概率較高。遺傳性兜齒多伴隨頜骨形態(tài)異常,表現為下頜骨過度生長或上頜骨發(fā)育不足。建議家長在兒童替牙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期發(fā)現可通過功能性矯治器干預頜骨發(fā)育。
長期吮指、咬唇、口呼吸等習慣可能導致牙齒位置異常。這些行為會改變口腔肌肉力量平衡,持續(xù)對頜骨施加異常壓力,進而影響牙齒排列。兒童時期糾正不良習慣有助于降低兜齒發(fā)生風險,必要時可佩戴舌擋等習慣破除裝置。
乳前牙逾期不脫落會阻礙恒牙正常萌出,導致恒牙錯位生長形成兜齒。乳牙根吸收不全或牙槽骨粘連是常見原因。需通過口腔X線檢查判斷滯留乳牙下方恒牙胚情況,及時拔除滯留乳牙并為恒牙萌出創(chuàng)造空間。
下頜骨過度生長或上頜骨發(fā)育不足會造成骨骼性兜齒,這類情況在青春期生長高峰期間表現尤為明顯。骨骼異常可能伴隨關節(jié)彈響、咀嚼困難等癥狀,嚴重者需在成年后接受正頜手術聯(lián)合正畸治療。
頜面部外傷可能導致頜骨骨折錯位愈合,或損傷牙齒發(fā)育中的牙胚,繼而引發(fā)繼發(fā)性兜齒。兒童時期頦部遭受撞擊可能抑制下頜發(fā)育,而成人外傷則易造成牙齒移位。外傷后應及時進行影像學檢查評估損傷程度。
建議兜齒患者在專業(yè)口腔機構接受全面檢查,通過頭影測量分析確定病因類型。輕度牙性兜齒可通過固定矯治器矯正,12-14歲是干預骨骼問題的關鍵期。成年患者需根據嚴重程度選擇掩飾性正畸或正頜手術,治療后需長期佩戴保持器防止復發(fā)。日常應注意避免前牙咬硬物,保持口腔衛(wèi)生,定期復查咬合關系。
138次瀏覽 2025-10-09
95次瀏覽 2025-10-09
185次瀏覽 2025-10-09
190次瀏覽 2025-10-09
55次瀏覽 2025-10-09
234次瀏覽 2025-10-09
94次瀏覽 2025-10-09
114次瀏覽 2025-10-09
401次瀏覽 2024-09-25
304次瀏覽 2025-10-09
620次瀏覽 2025-10-09
182次瀏覽 2025-10-09
273次瀏覽 2025-10-09
365次瀏覽 2025-10-09
186次瀏覽 2025-10-09
937次瀏覽 2025-10-09
94次瀏覽 2025-10-09
370次瀏覽 2024-09-25
514次瀏覽 2025-10-09
248次瀏覽 2025-10-09
5377次瀏覽 2025-10-09
108次瀏覽 2025-10-09
448次瀏覽
233次瀏覽
165次瀏覽
318次瀏覽
348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