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喝水嗆到可通過拍背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調(diào)整姿勢、清理口腔、觀察呼吸等方式急救。嗆水通常由吞咽不協(xié)調(diào)、喝水過快、姿勢不當、異物刺激、喉部發(fā)育不全等原因引起。
將寶寶面部朝下放在前臂或大腿上,頭部略低于胸部,用手掌根部在肩胛骨之間快速拍打5次。拍打力度需適中,避免過重導致傷害。此方法適用于嗆水初期,能幫助排出氣道內(nèi)液體。
對于1歲以上幼兒,可站在其背后,雙手環(huán)抱腹部,一手握拳抵住肚臍上方,另一手包住拳頭快速向上沖擊。嬰兒需采用坐位沖擊法,操作時需注意力度控制。若反復操作3次仍未緩解,需立即就醫(yī)。
立即將寶寶轉(zhuǎn)為側(cè)臥位,防止誤吸加重??商Ц哳^部15-30度,利用重力幫助液體流出。哺乳期嬰兒嗆奶時,喂奶后應豎抱拍嗝20分鐘,喂水時使用防嗆奶瓶。
用紗布纏繞手指伸入口腔,清除可見的水漬或奶漬。動作需輕柔避免損傷黏膜。若發(fā)現(xiàn)鼻腔有液體流出,可用吸鼻器輔助清理。禁止用手指盲目掏挖深部異物。
急救后持續(xù)觀察寶寶面色、呼吸頻率和胸廓起伏。若出現(xiàn)嘴唇青紫、呼吸微弱或暫停,需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呼叫急救。即使癥狀緩解也應密切觀察24小時,警惕遲發(fā)性吸入性肺炎。
日常喂養(yǎng)時應注意控制水流速度,選擇適合月齡的飲水器具。喂水時保持寶寶清醒狀態(tài),避免嬉笑或哭鬧時喂飲。每次飲水量不超過20毫升,采取少量多次原則。定期檢查奶嘴孔大小,過熱液體應冷卻至40℃以下。家長需學習嬰幼兒急救知識,家中常備吸鼻器、急救手冊等物品。如頻繁發(fā)生嗆咳,應排查喉軟骨軟化等發(fā)育異常問題。
370次瀏覽 2024-09-25
493次瀏覽 2025-10-04
159次瀏覽 2025-10-04
128次瀏覽 2025-10-04
271次瀏覽 2025-10-04
127次瀏覽 2025-10-04
111次瀏覽 2025-10-04
155次瀏覽 2025-10-04
989次瀏覽 2025-10-04
333次瀏覽 2025-10-04
265次瀏覽 2025-10-04
133次瀏覽 2025-10-04
232次瀏覽 2025-10-04
155次瀏覽 2025-10-04
188次瀏覽 2025-10-04
316次瀏覽 2025-10-04
676次瀏覽 2024-01-05
148次瀏覽 2025-10-04
576次瀏覽 2025-10-04
221次瀏覽 2025-10-04
129次瀏覽 2025-10-04
184次瀏覽 2025-10-04
267次瀏覽
210次瀏覽
215次瀏覽
296次瀏覽
26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