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水腫可能由長時間站立、外傷、靜脈回流障礙、腎臟疾病、心臟疾病等原因引起。水腫表現(xiàn)為局部或雙側(cè)足跟部皮膚腫脹、按壓凹陷,可能伴隨疼痛或活動受限。
長時間保持站立姿勢會導(dǎo)致下肢靜脈壓力增高,液體滲出到組織間隙形成水腫。常見于教師、售貨員等職業(yè)人群。建議定時活動下肢,休息時抬高腿部促進回流,穿戴彈力襪緩解癥狀。
足跟部挫傷、跟腱炎或骨折等外傷會導(dǎo)致局部毛細(xì)血管通透性增加,引發(fā)炎性水腫??赡馨殡S皮下淤青、壓痛等癥狀。急性期可采用冰敷減少滲出,后期熱敷幫助吸收,嚴(yán)重外傷需骨科處理。
下肢靜脈曲張或深靜脈血栓形成時,靜脈瓣膜功能受損使血液淤積,血漿成分滲入組織形成凹陷性水腫??赡馨橛衅つw色素沉著、潰瘍等表現(xiàn)。需血管外科評估,可能需使用邁之靈片、地奧司明片等靜脈活性藥物。
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導(dǎo)致蛋白尿、低蛋白血癥時,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引發(fā)全身性水腫,最早出現(xiàn)在足踝部。可能伴有泡沫尿、夜尿增多。需腎內(nèi)科就診,常用黃葵膠囊、尿毒清顆粒等藥物。
右心衰竭時體循環(huán)淤血會導(dǎo)致下肢對稱性凹陷水腫,常從足踝向上發(fā)展。多伴有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需心內(nèi)科治療原發(fā)病,可能使用呋塞米片、螺內(nèi)酯片等利尿劑。
日常應(yīng)注意控制鈉鹽攝入,每日飲水不超過1500毫升,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時抬高下肢高于心臟水平,穿著寬松鞋襪。若水腫持續(xù)超過3天、快速加重或伴隨胸悶、尿量減少等癥狀,應(yīng)及時就醫(yī)排查心腎疾病。定期進行下肢按摩和踝泵運動有助于促進靜脈回流。
155次瀏覽 2025-10-04
265次瀏覽 2025-10-04
221次瀏覽 2025-10-04
155次瀏覽 2025-10-04
128次瀏覽 2025-10-04
263次瀏覽 2025-03-21
148次瀏覽 2025-10-04
129次瀏覽 2025-10-04
316次瀏覽 2025-10-04
271次瀏覽 2025-10-04
127次瀏覽 2025-10-04
576次瀏覽 2025-10-04
92次瀏覽 2025-07-15
133次瀏覽 2025-10-04
493次瀏覽 2025-10-04
333次瀏覽 2025-10-04
989次瀏覽 2025-10-04
184次瀏覽 2025-10-04
111次瀏覽 2025-10-04
159次瀏覽 2025-10-04
232次瀏覽 2025-10-04
188次瀏覽 2025-10-04
269次瀏覽
330次瀏覽
429次瀏覽
394次瀏覽
32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