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水燙傷后可通過冷水沖洗、消毒處理、涂抹藥膏、保護創(chuàng)面、就醫(yī)治療等方式處理。燙傷通常由高溫液體接觸皮膚導致,可能表現為紅腫、水皰、疼痛等癥狀。
燙傷后立即用流動的冷水沖洗傷處15-20分鐘,有助于降低皮膚溫度,減輕組織損傷。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塊直接接觸傷口,以免造成凍傷。沖洗時水流不宜過急,水溫保持在15-25攝氏度為宜。
沖洗后用碘伏或生理鹽水清潔創(chuàng)面,避免使用酒精、雙氧水等刺激性消毒劑。小面積水皰無須刺破,大水皰需由醫(yī)護人員無菌操作處理。消毒后可涂抹抗菌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淺二度燙傷可外用濕潤燒傷膏或磺胺嘧啶銀乳膏促進愈合。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利多卡因凝膠緩解癥狀。涂抹藥膏前需確保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每日換藥1-2次。
用無菌紗布或醫(yī)用敷料覆蓋傷口,避免摩擦和污染。保持創(chuàng)面透氣,定期更換敷料。四肢燙傷可適當抬高患肢減輕腫脹。避免抓撓或強行撕脫痂皮。
出現三度燙傷、面積超過手掌大小、面部或會陰部燙傷、伴隨發(fā)熱等情況需及時就醫(yī)。醫(yī)生可能根據情況給予破傷風抗毒素、靜脈輸液、清創(chuàng)植皮等治療。
燙傷后應穿著寬松棉質衣物避免摩擦傷口,飲食上增加優(yōu)質蛋白如雞蛋、牛奶攝入促進修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復期避免陽光直射傷處,外出時可使用物理防曬。日常注意熱水器溫度設置不超過50攝氏度,接觸熱液時佩戴防護用具。若創(chuàng)面出現化膿、持續(xù)疼痛或愈合延遲,應及時復診評估。
0次瀏覽 2025-11-01
119次瀏覽 2025-11-01
183次瀏覽 2025-11-01
118次瀏覽 2025-11-01
94次瀏覽 2025-11-01
166次瀏覽 2025-11-01
715次瀏覽 2024-01-05
59次瀏覽 2025-07-15
63次瀏覽 2025-11-01
181次瀏覽 2025-11-01
80次瀏覽 2025-11-01
262次瀏覽 2025-11-01
119次瀏覽 2025-11-01
154次瀏覽 2025-11-01
73次瀏覽 2025-11-01
0次瀏覽 2025-11-01
93次瀏覽 2025-11-01
216次瀏覽 2025-11-01
77次瀏覽 2025-11-01
67次瀏覽 2025-11-01
115次瀏覽 2025-11-01
61次瀏覽 2025-11-01
788次瀏覽
856次瀏覽
577次瀏覽
837次瀏覽
62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