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43人閱讀
頸動脈斑塊是否需要治療需根據(jù)斑塊性質、狹窄程度及癥狀綜合評估,部分患者需藥物或手術干預,部分僅需定期觀察。
動脈斑塊是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xiàn),若斑塊穩(wěn)定且狹窄程度低于50%,通常建議通過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危險因素進行管理,無需立即治療。這類患者需每6-12個月復查頸動脈超聲,監(jiān)測斑塊變化。生活方式調整包括低鹽低脂飲食、戒煙限酒、規(guī)律運動,有助于延緩斑塊進展。若斑塊導致血管狹窄超過50%或存在不穩(wěn)定斑塊特征,如潰瘍、出血,則需積極治療。藥物治療以他汀類如阿托伐他汀鈣片、抗血小板藥如阿司匹林腸溶片為主,可穩(wěn)定斑塊、預防血栓。對于狹窄超過70%或近期發(fā)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患者,可能需行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或支架植入術。
頸動脈斑塊的治療需個體化決策,無癥狀患者以控制危險因素為主,有癥狀或高風險患者需藥物或手術干預。無論是否治療,均需長期隨訪,監(jiān)測斑塊變化及腦血管事件風險。日常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久坐、熬夜等不良習慣,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壓控糖。若出現(xiàn)頭暈、視物模糊、肢體無力等腦缺血癥狀,應立即就醫(yī)。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