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發(fā)悶感覺有東西堵著怎么治療
耳朵發(fā)悶感覺有東西堵著可通過清理耳道、藥物治療、咽鼓管功能訓練、鼓膜穿刺、鼓室置管術(shù)等方式治療。耳朵發(fā)悶通常由耵聹栓塞、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礙、氣壓損傷、鼻咽部占位性病變等原因引起。
1、清理耳道
耵聹栓塞可能導致耳道堵塞感,表現(xiàn)為聽力下降或耳悶脹。可使用碳酸氫鈉滴耳液軟化耵聹后由醫(yī)生用專用工具取出。避免自行掏耳導致耳道損傷或耵聹推向深處。若合并外耳道炎需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抗感染治療。
2、藥物治療
分泌性中耳炎常引起耳悶及聽力減退,可能與鼻竇炎或過敏有關(guān)??勺襻t(yī)囑使用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促進黏液排出,配合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減輕鼻黏膜水腫。急性期可短期口服潑尼松片緩解炎癥,但需監(jiān)測血糖變化。
3、咽鼓管功能訓練
咽鼓管功能障礙時可通過捏鼻鼓氣法改善,每日重復進行3-5次。飛行或潛水導致的氣壓損傷性耳悶,可咀嚼口香糖促進咽鼓管開放。長期癥狀者需排除鼻咽部病變,必要時進行鼻咽鏡檢查。
4、鼓膜穿刺
中耳積液超過3個月未吸收時,可在局麻下行鼓膜穿刺抽液。術(shù)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進水。穿刺液可送檢明確病因,若為黏稠分泌物可能需行鼓室置管術(shù)。
5、鼓室置管術(shù)
復發(fā)性分泌性中耳炎兒童患者,可在全麻下放置通氣管維持中耳通氣。置管期間避免劇烈運動防止脫落,通常6-12個月后自行排出。術(shù)后需定期復查聽力,警惕并發(fā)鼓膜穿孔或膽脂瘤形成。
日常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體逆行感染中耳,乘坐飛機時可多做吞咽動作平衡壓力。若耳悶持續(xù)超過1周或伴隨眩暈、耳痛等癥狀,應及時就診耳鼻喉科進行純音測聽和聲導抗檢查。游泳時佩戴耳塞預防外耳道進水,過敏性鼻炎患者需控制鼻腔過敏反應以減少咽鼓管受累概率。